据央视财经报道,央行支付体系报告显示,今年二季度,我国各大银行共处理移动支付笔数同比增长26.99%,非银行支付机构处理网络支付笔数增加14.48%。随着微信、支付宝等移动支付的盛行,现金使用率也在下降,其中最为直接的影响是ATM机数量的锐减。ATM机成本居高不下,除了ATM的购置成本,还有机器运营和维护成本,各大银行正在逐步使用功能更多、成本更低的机柜替代ATM。而在今年上半年,全国ATM的数量减少超过4万台。 这样的结果看似较为震撼,但也在情理之中。多年前,ATM机也是一种便民工具,可以为人们提供24小时存取款或转账等业务。当年网购的出现让在线支付成为一种交易方式,但并没有对ATM机造成威胁,毕竟当时的在线支付仅限于线上,并没有发展到线下。而在智能手机出现后,移动互联网开始发展起来,且速度迅猛,很快O2O(线上对线下)的模式流行起来,于是以微信、支付宝为主的移动支付方式开始抢占支付入口,于是我国仿佛一下子就进入了移动支付时代。 移动支付的普及让我们只需随身携带一部手机就能完成绝大多数的交易支付,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都有涉及,线下商店也大多配有扫码支付的机器或者直接放一张收款码就能进行支付,“去现金化”已然成为现实。当然,并非中国移动支付都用于实体经济交易,比如临近春节,亲朋好友之间都互相发红包,用到的仍是现金。 最终,大家对ATM机取现的需求也大大降低,ATM机数量的减少也在意料之中。值得一提的是,我国移动支付规模居全球第一,而其快速增长可归因于后发优势,中国没有形成像欧美国家的信用卡文化,基本上就是直接越过信用卡阶段,从现金交易转到移动支付。中国60%左右的移动支付都是个人对个人的转账形式,从过去人们多是通过银行来进行资金转移,到现在基本上都是通过手机转账。 然而,ATM机的衰落,首当其冲的是相关制造服务商,多家ATM生产厂商已经逐渐感受到市场带来的压力,业绩惨淡。对此,大部分ATM制造企业在公告中表示,公司已经在积极转型。提供数字货币应用技术解决方案、ATM运营服务、智能交通等成为主要转型方向。
|